中国回收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3-05-18 经济日报62810
导读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钢铁工业实现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本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研讨。


产业健康运行持续升级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


武贵龙(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背景下,钢铁工业运行平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正逐步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钢铁工业运行平稳,粗钢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到历史峰值10.65亿吨。随着产能调整政策深入实施,2021年、2022年粗钢产量分别为10.35亿吨和10.18亿吨,同比下降了2.8%和1.7%。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这将有力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产品产值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品种开发、流程优化、工艺创新、装备更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2022年,我国22类钢铁产品的自给率超过99%,其中19类达到了100%,重点钢铁企业新产品产值为3770亿元,虽然较2021年的4190亿元有所下降,但相较2020年的2980亿元和2019年的2580亿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此外,我国钢铁工业专利申请数占全球比重超60%,反映出我国钢铁工业研发能力取得显著进步,为全球钢铁技术创新贡献了中国智慧。


各项环保指标持续改善,电弧炉产钢持续上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吨钢耗新水降至2.44立方米,同比下降0.7%;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24千克,同比下降19.8%;吨钢颗粒物排放量为0.28千克,同比下降18.3%;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46千克,同比下降12.4%。同时,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节能、环保类投资371.44亿元,同比增长12.0%,占固定投资额比重为29.2%。我国钢铁工业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我国电弧炉粗钢产量在2020年仅为0.98亿吨,而2021年提高至1.09亿吨,同比增长11.2%,占全年粗钢产量的比重为10.6%,虽然相较于2025年15%的目标仍有进步空间,但也反映出我国钢铁工业在推动电弧炉产钢比例提升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


钢铁产业链完备,产能供需基本平衡。我国建成了全球产业链最完备、规模最大的钢铁产业体系。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链相对完整、技术自主性比较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随着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钢铁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行业运行趋势稳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各大钢铁企业产销比维持在95%至100%,说明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之间基本平衡,供需关系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的供需关系可以使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营更加有序高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压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端钢材产品种类不断创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产品类投资为397.35亿元,同比增长14.0%,占固定投资额比重为31.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瞄准特高压输变电、清洁发电机组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等高端硅钢关键核心材料研发聚力汇智,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例如,宝钢硅钢BeCOREs可广泛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要行业,保障了产业链的安全,实现了电力产业的自主可控;首钢首次开发了基于组织性能、表面质量、板形尺寸以及降低取向硅钢噪声的综合控制技术,其产品满足了全球节能低噪声变压器发展需求;等等。新型钢铁材料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也为行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因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新型钢铁材料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有助于推动钢铁工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钢材出口逐步回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1月至4月我国钢材累计出口量2801.4万吨,同比增加55.0%;钢材累计进口量249.8万吨,同比下降40.1%。海外钢铁需求复苏以及我国钢材成本和价格优势推动了钢材出口的大幅增长。从目前的接单水平来看,5月的出口量也将维持较高水平,以此推断,2023年的钢材出口量可能会超出预期。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一个调整和转型的时期,虽然出口量逐步回升,但仍要积极探索内外销平衡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环保措施投入力度,努力提高钢材质量和附加值,在未来全球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加快节能减污降碳步伐


在推进“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


于勇(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钢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结构性、功能性材料,是全生命周期排放最低、循环利用率最高的金属材料。传统钢铁产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产业,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分别占全球的8%和7%。如何以科技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工业以节能、减污、降碳为重点突破方向,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引领世界钢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节能方面,通过技术、结构、管理等系统优化,2022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2.5%,主要工序能耗继续下降。目前,继产能置换、超低排放之后,正在启动实施覆盖钢铁全行业的极致能效工程,推广覆盖生产全流程的50项极致能效技术。


在减污方面,制定了全球最严格的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远超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2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公示,覆盖钢铁产能约4.41亿吨。同2018年超低排放实施前相比,2022年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下降了50%,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降碳方面,以能源结构、工艺结构和材料技术迭代推动产业链协同降碳,2022年我国钢铁行业吨钢碳排放量相较于2000年下降约40%。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全球率先发布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明确了实现“碳中和”六大技术路径。河钢、宝武、鞍钢等企业也陆续发布碳减排目标及低碳冶金路线图。


我国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污降碳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也要看到,钢铁产业基数大,能源结构偏重,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的流程结构和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当前,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分别占工业和全国能源消耗的23%和11%;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分别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20%、7%和10%;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工业(不含电力)和全国排放的53%和16%。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要加快研究并实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化石能源替代、工艺结构变革、功能材料创新等方面,形成一批突破性、颠覆性技术,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向转变,持续引领世界钢铁绿色低碳革命。


以极致能效工程深入推进节能减污。把提高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效率作为巩固提升节能减污水平的根本举措。大力开展工艺和装备节能极致化、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极致化、能源转换效率极致化,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积极开展钢铁行业能效领跑者创建工作,力争到2025年有3亿吨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


支持鼓励短流程电炉炼钢有序发展。按照《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短流程电炉钢占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提升至15%以上。2020年10月,河钢集团石钢新区作为国内首家全废钢短流程绿色低碳特殊钢企业建成投产,实现污水零排放、吨钢污染物减排75%以上、吨钢碳排放降低70%以上,成为绿色短流程特钢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标杆。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hsw.net/news/show-13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3 中国回收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