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专访金坤生物首席科学家乔长晟:合成生物原料拓宽多场景使用至关重要

2023-06-07 18:13860

 

 

继 " 发现 DNA 双螺旋 " 和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两次生物科技革命之后,合成生物学被誉为 " 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 "。" 发现 DNA 双螺旋 " 和 " 人类基因组计划 ",使人类实现了从认知生命到解读生命,合成生物学则开始推动我们跨向编写生命、创造生命。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多学科交融的合成生物学如今迎来爆发。据 Coherent Market Insights 发布数据,2022 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达到 139 亿美元,预计 2022~2030 间 GAGR 为 28.0%,其中,生物医学、新材料、农业技术、食品饮料等新兴市场有望推动市场快速增长。

以合成造万物,合成生物学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追逐的资本和企业也越来越多,涉足领域从化工、能源、材料、农业、医学、环境再到食品、蛋白质、提取物原料等。热度居高不下之时,我们更需要冷静追问:合成生物学应当如何发展?合成生物学具备哪些机遇与挑战?从实验室走向工厂需要跨越多少难关?……

处在合成生物学即将腾飞的风口上,我们更需要聆听来自产业界、学业界、资本界的多种声音。带着对合成生物学发展、行业痛点和创新机会的疑问,动脉网有幸采访到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金坤生物首席科学家乔长晟。


        

乔长晟,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坤生物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微生物发酵研究及成果转化。现担任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全国发酵工程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功能发酵制品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科技论文 15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00 余项,其中授权 70 余项。

    医美、食品与农业,

打造生物制造闭环

动脉网:合成生物学的潜力有多大?

乔长晟教授:理论上,我认为目前大概有 35% 的化学合成物质会被生物合成替换,也可能不止这个比例。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例如成本是否合适,工艺技术、底层技术是否能够支撑等。

相较于化学合成而言,生物合成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一是更安全,制造过程条件温和,不涉及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二是环境污染更少,且更容易控制或处理,三是步骤更简单,将原本繁杂的步骤简化到 1-2 步,更容易实现规模量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7月10日上海地区贵金属报价
【行情报价免责声明】注:以上报价均为当日/周/月平均成交参考价格,实际成交价格根据商家不同,货源差异,会有上下浮动空间。免责声明:此报价仅供参考,力求做到真实、准确,但不作为您投资的唯一依据。

0评论2025-07-11106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